“三教”改革背景下的钢铁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初探

 

摘要:本文针对技能人才培养和发展现状及人才质量参差不齐、社会观念错位等现实情况,从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角度,探讨分析了钢铁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包括加强培育工匠精神、提升复合技能水平、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以期为先进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技能人才培养,“三教”改革,教材开发

 

技能人才队伍是我国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除此之外,“十四五”规划也指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从2017年至2022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2017年发布“产改”启动方案,2020年建立首批试点,成为“产改”深化年,2021年作为“产改”提升年建立了二批试点,接下来“产改”将会继续进行。党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发布文件90余个,此次改革党中央的重视前所未有,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一、技能人才培养和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支持性政策持续出台,职业院校学生能力素质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在现代制造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1. 从政策供给看,支持性政策持续发力,精准性、有效性显著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技能人才当前及长期存在的重大问题、难题,对薪酬分配、职业教育、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构建等作出系列重要部署,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和保障,技能人才在企业中的占比逐年显著提升。以中国宝武为例,技能人才人数占比达70%以上。

2. 从市场供给看,技能人才供给量呈现增长趋势,高技能人才占比逐级提高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人数、招生人数及在校生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与此同时,企业在用工人员培训上的投入不断增加。钢铁企业普遍采用加强实训、轮岗锻炼、技能竞赛等方式以利于技能人才快速提升实操水平,并针对性开展技能提升班,专案提升实战技能,同时与职业学校、普通高校达成校企合作。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招聘困难、学生留存率低、不愿从事工厂作业等问题。

在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质量亦在同步提升。据世界技能大赛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技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连年取得突破性的成绩,尤其是我国青年技能人才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首次获得金牌后,后续金牌数量保持稳步提升,向世界展示了青年技能人才的中国风采。

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6%[1],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0%。但从当前形势来看,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总量、结构、培养、使用等方面与实际需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距离《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的目标:“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2]”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技能人才的供给将进一步增大。

3. 从市场需求看,需求总量强劲,供需矛盾分化明显

技能人才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阶段,对青年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据《2022中国职业教育行业报告》预测,到2025年,需要2000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1731万电力装备人才、1000万新材料人才、900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才、128.8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人才、96.6万航空航天装备人才、43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人才、120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100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人才、72.3万农机装备人才。可见,未来我国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这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形势相符合。

目前,钢铁企业需要建设数智化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提升人才技能水平,特别在助力青年技能人才发展上,大力开展各项活动,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平台,持续与高等院校携手培养“懂专业、技术强、素质高、肯吃苦、踏实干、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赋能企业,助力生产。如中国宝武以“学、训、赛、评”系统结合,全面提升职工能力和素质,以及首钢集团搭建的“两层四类”技能人才培训体系、“三赛一室”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及“五库一平台”支撑体系。

二、技能人才培养和发展面临的挑战

尽管当前我国技能人才供需双侧齐发力,但在人才质量参差不齐、社会观念错位、福利待遇偏差等多方面面临挑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技能人才的长期稳步发展。

1. “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不少家长认为只有成绩不行的学生才会选择上职业院校、学技术,因此产生排斥心理;传统学历观念扼杀了不少青少年对于技能兴趣的爱好。

2. 录取时间和排序在本科之后

技工学校大多数属于专科层次,录取时间和排序在本科之后,一定意义上令职业教育成为“备选”,消耗了青年学技能的热情。

三、钢铁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钢铁行业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钢铁企业需要加快推进职工技能转型,打造与产业升级相适应、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队伍。钢铁企业转型发展对技能人才的具体需求,一方面是助力钢铁业转型升级的技能人才。一流的装备设施,需要掌握一流技术的高素质职工队伍,生产一流的产品。并且,技能人才在推动技术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服务新产业转型发展的技能人才。打造高端城市综合服务产业,需要掌握现代服务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壮大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队伍,职业教育是依托。在“三教”改革背景下,本文主要以教材建设为抓手和载体,以职业院校教师为主体,以推动课程开发和教学内容改革为目标,探讨钢铁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

1. 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新时代提出新要求,技术技能人才不仅要锤炼炉火纯青的工匠技艺,更要磨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知识传授与技术技能培养并重。结合钢铁行业特色挖掘宣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典型事迹,将红色基因、工匠精神、国之重器等思政元素融入教材、融入课程、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青年一代拳拳爱国之情、砥砺报国之志。在教材中讲党史故事、讲榜样事迹、讲大国崛起,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技并修,使学生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技能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

2. 着力提升复合技能水平,培养复合型现场工程师

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孪生、虚拟场景、智能制造、柔性制造、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手段正逐步应用到生产过程中。这就需要一大批具有掌握更多交叉学科专业知识、更高技能水平的现场工程师进入产业。

现场工程师,是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高层次、复合型技能人才,能第一时间解决生产现场的复杂问题[3]。一要着眼高科技企业定位,聚焦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技术、新职业领域,体现前瞻性、导向性。二要着眼钢铁产业链主工序,聚焦“操检维调”一体化大工种,融入绿色智慧要素。

因此,新时代钢铁专业的教材开发和课程建设不仅要关注冶金专业知识,其出发点和着力点是要聚焦提升学生四种能力,即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能力、智慧运行与创新应用能力、智能设备操作与运行能力及机电技术融合应用能力。

职业院校可主动对接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建成一批引领新技术、新职业发展、满足产业链需求的高水平专业群,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和开发专业教材,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为学生尽可能创造更多模拟和真实实践场景,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字化专业水平和现场实操能力,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

3. 构建智能化产教融合平台,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各岗位的工作模式也在不断迭代升级,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具有较高的敏锐度,能够快速应对产业和工作岗位的变革。为了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链接,职业教育应该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在产教融合信息收集与处理、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真实企业智慧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智能化产教融合平台,促进企业全面参与课程开发、设计以及教材建设等教学全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智能化产教融合平台可利用VR技术展示企业生产过程,高职院校不仅可以远程监控实习实训,还可以在平台上实现实训工位预约、实训设备物联管控、线上虚拟仿真实训等功能,实现企业和学校之间信息数据全方位互动,提升校企协同育人的效果[4]。通过“政行企校”协同破解钢铁行业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教材升级与行业转型发展不适配、教育教学资源与行业企业资源难共享等痛点和难点,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打通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

4. 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共建新时期高质量钢铁生态圈

在智能化时代下,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是提高企业发展水平的源源动力,一些企业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这部分人才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工作岗位中深入挖掘自身的潜力,创造更高的工作价值[5]。因此,在当前职业教育中,教师要聚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相互融合;教材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和个性发展需求,注重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以此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内容灵活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还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重要的支撑,从而培养出当前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新华网. 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我国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EB/OL]. http://www.news.cn/2023-09/15/c_1129866193.htm.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10/07/content_5716030.htm.

[3]韩春瑶.为产业迈向中高端培养复合型人才[N].人民日报,2023-03-23.

[4]光飞.新职业发展与高职教育智能化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3, 41(1):6.

[5]陈欣.关于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本转型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50):140-141.
本文作者:杜婷婷

电子邮箱:dutt@mip1953.com

 

创建时间:2024-12-06
浏览量:0
<返回
进入页    全民阅读专栏    “三教”改革背景下的钢铁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