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藏|中国冶金工业与科技出版的共进足迹(2001—2005)

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5 周年的光荣时刻,我们特别开设“金”藏(jīn zàng)专栏,带您一同回溯冶金工业出版社历史上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图书。在书中,我们能够看到前辈们的拼搏与探索,更能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动力。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的隧道,追寻中国冶金工业的发展脉络,领略冶金科技取得的辉煌成就!

忆往昔峥嵘,只为今朝奋楫,在新的起点,我们整装待发!

 
 

今天是专栏的第六期,我们将目光聚焦在2001—2005年,探寻这一时期中国冶金工业与科技出版的共进足迹。

“十五”期间(2001—2005年),中国冶金工业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加速前行,在现代化进程中持续迈进。

钢铁工业科技进步不断取得突破:“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超细晶强韧化与控制技术”“宝钢高等级汽车板品种生产及使用技术研究”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攀钢自主研发的钒氮合金常压连续生产新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鞍钢自主创新的低品位赤铁矿选矿新技术,使铁精矿含铁量超过68%,SiO2含量小于4%。

有色工业同样成就卓著:“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填补了该奖项连续6年的空白;“常温变量喷射动力波洗涤闪速铜技术”“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100MN油压双动铝挤压技术与装备研制”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根直径4英寸VCZ半绝缘砷化镓单晶和第一根直径18英寸(450毫米)直拉硅单晶;中国首台国产100MN油压双动铝挤压技术与装备研制取得成功。

这些科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冶金工业的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十五”期间,冶金工业出版社(下称“出版社”)出版了一批具有鲜明冶金特色的高品质的工具书,聚焦前沿科技的学术技术专著、较强实用性技术性的丛书套书,为满足专业教学和行业职业培训的教材,符合专业特色的版权引进图书等。这些优秀冶金科技图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冶金科学技术学术的传播和交流,促进冶金行业科技进步和科研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对提升出版社品牌、提高整体质量、扩大影响,争取两个效益的最大化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图书质量和效益有了显著提高。

出版国家重点图书

满足读者需求取得“双效”

《预焙槽炼铝》(第3版)等7种书被列入国家“十五”重点图书,《湿法冶金原理》等12种图书得到了“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此外,还组织出版了如《转炉炼钢问答》《自动控制原理》《不定形耐火材料》《工程爆破实用手册》等实用性图书,这些优秀冶金科技图书的出版发行,既满足了读者需求,又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出版湿法冶金领域扛鼎之作

出版规划了由陈家镛院士担任主编、国内15个单位的47名专家、学者共同撰写而成的大型工具书——《湿法冶金手册》,内容全面丰富,为读者提供了详尽的湿法冶金知识。

 

 

 

行业职业教育培训规划教材

通过劳动部审定和推荐

“十五”期间,出版社启动了冶金行业职业教育培训规划教材的组织编写工作。通过努力,列入规划的教材通过了劳动部的审定和推荐,第一批培训教材出版后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扩大对外交流

积极参与版权交易

通过不同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图书,如“钢铁技术发展趋势丛书”等,输出《超强永磁体》图书版权等。

精品图书获得多项奖励

《钢的精炼过程数学物理模拟》等3种书获得冶金科学技术奖,《金属学原理》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锡》等4种书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固体电解质和化学传感器》等2种书获得中国图书奖。

 

“金”藏专栏的第六期,我们共同回顾了2001—2005年中国冶金工业与科技出版的闪光足迹。下一期,我们将聚焦2006—2010年,探讨这一时期中国冶金工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以及科技出版方面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成就。

“金”藏之旅仍在继续,我们下期见!

 

 
 

往期回顾

“金”藏|中国冶金工业与科技出版的共进足迹(1953—1976)

 

“金”藏|中国冶金工业与科技出版的共进足迹(1977—1985)

 

“金”藏|中国冶金工业与科技出版的共进足迹(1986—1990)

 

“金”藏|中国冶金工业与科技出版的共进足迹(1991—1995)

 

“金”藏|中国冶金工业与科技出版的共进足迹(1996—2000)

 

 
 

 

创建时间:2024-09-03
浏览量:0
<返回
进入页    全民阅读专栏    “金”藏|中国冶金工业与科技出版的共进足迹(200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