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勇获评《企业家》杂志年度企业家
新年伊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获评2023年度企业家。推荐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院院长毛新平在推荐语中如是说:
他是理念先进的企业家,也是担当实干的奋斗者,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带领河钢与国家战略同向同行、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挺起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在他的眼里,遇见钢铁,如沐春风。
作为中国企业家群体的代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不仅塑造了个人成就,更引领了企业、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向所有奋斗在商业一线的企业家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激励更多的创业者追随他们的足迹,共同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以氢代煤,冶炼绿钢
让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更加挺拔、坚强,用绿色钢铁创造人类更可持续的美好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院院长 毛新平
主动求变,引领潮流
全球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潮流就是基于数智技术驱动的商业创新。
王文京的下一个目标,是通过普及商业创新平台,服务超过千万家企业数智化,将用友发展为全球前三的企业云服务与软件提供商,持续引领企业软件产业发展与升级,为数字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企业家》杂志社副社长、执行主编 王仕斌
勇夺销冠,持续创新
王传福对技术与创新的执念、以电动汽车造福社会的责任与情怀,以及由此而生的企业家精神,赋予比亚迪上下无惧竞争的底气,也必将新能源汽车革命进行到底。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顾倩妮
扩张版图,技术立身
立讯精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始终围绕“创新”。王来春坚定地认为,企业要想冲破发展的天花板,出路就在于创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未来发展的步伐才能走得更踏实。立讯精密20年取得的发展业绩与王来春的魄力与谦逊交相呼应,正如她所言:“没有所谓的‘对手’,对我和立讯精密来说,更多的是向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学习。”
推荐人:
深圳市品牌学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李朝曙
高效管理,出海扛旗
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人物”“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国十大创新人物”“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奖”“首届安徽省道德模范”等荣誉。
安徽省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邢志昂
实战扬名,著书传道
2023年,作为国有企业家重要代表,宁高宁的管理著作《五步组合论》出版,这是中国商业出版领域的一件年度大事。
全书五卷,每“步”一卷。“五步”指的是选经理人、组建团队、发展战略、形成市场竞争力、价值创造与评价,由此形成从人到事的循环。
宁高宁从1987年在美国读完MBA加入华润集团香港企划部,至2022年从中国中化董事长任上退休,35年间服务了华润、中粮、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以及后来由两家整合而成的中国中化,是中国唯一执掌过4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企业家。《五步组合论》堪称宁高宁职业生涯的总结、实践验证的结晶,满满的干货。
宁高宁说,人永远是第一位的,选对经理人、组建团队是发展战略的前提。经理人团队制订战略,要在一个适当的时机,找到转型的方法和投资产业的机会,并千方百计建立竞争力,最后用业绩接受利益相关方的评价,看你有没有为其创造价值,“如果这一步走得不好,企业就要退回到第一步,重新更换CEO”。大道至简,要言不繁,宁高宁用《五步组合论》为广大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贡献管理智慧,这也是央企领导人践行社会责任、“要把金针度于人”的表现。
财经观察家 秦朔
自主创新,高瞻远瞩
2023年,华为营收实现持续正向增长。华为Mate 60手机的发布、鸿蒙操作系统向PC版迈进,让中国破解“缺芯少魂”的难题看到曙光,它用行动向世界展示华为的自主技术底蕴。
作为中国科技界领军人物,任正非的战略远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动容,他深知“核心技术花钱买不来”的重要性,始终坚持走开放创新道路,引领华为在逆境中不畏艰难险阻,力挽狂澜,不断前行,投资未来,为我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自主研发树立了行业标杆。
知名华为研究专家、“学习华为三部曲”系列图书作者 邓斌
笔耕不辍,专注管理
2023年,是宋志平经营管理思想研究成果丰收的一年。3月,一部探索中国企业机制改革的新著《共享机制》出版发行;11月,一部集他40年企业经营思想之大成的《经营30条》出版,这是他第22本著作,也是这位67岁的企业家、企业思想家实现“70岁前每年出两本书”这一人生新目标的惊人之举,令人感慨,令人敬佩。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理事、高级研究员 刘秉君
情系家乡,胸怀世界
围绕张一鸣,2023年有两个数字值得关注。一是他向芳梅教育发展基金追加捐赠2亿元,用于支持家乡龙岩市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等教育公益项目,目前该项基金总规模达7亿元;二是2023胡润百富榜显示,他以2450亿元财富位居中国富豪第五位。如果字节跳动考虑整体上市,在华尔街投行的眼里,张一鸣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首富”。
连续五次创业,始终围绕算法分发,不断缔造奇迹。从默默无闻的“草根”站长到荣登胡润百富榜,张一鸣缔造了独一无二的字节跳动,他用行动证明自己是有能力引领下一个时代的人。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张玉利
稳健掌舵,输出思想
他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具有管理创新哲学思想高度的企业家,以“自以为非”的创新哲学思想,使海尔管理创新的实践变得“可持续”,从而保持“时代性”。
他从砸掉不合格冰箱开始,走上永不止步的管理创新之路,并始终用看起来与“变革”相对立的“稳健”来驾驭和驱动。20世纪,他通过稳局面、稳质量、稳服务、稳名牌,实现全球化造物;21世纪,他又通过稳远见、稳变革、稳跨界、稳业绩、稳引擎、稳人性,实现全球化“造人”。
40年的管理生涯,他打造了一家全球化企业,海尔产品遍布全球,连续15年白色家电占全球第一;他创立了一个世界级品牌,海尔已经成为全球家电行业的知名品牌;他首创了一个国际认可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2021年9月,张瑞敏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签署了首张“人单合一”管理创新体系国际认证证书,标志着中国企业打造了首个管理模式国际标准,开创了中国企业从接受到输出的国际标准认证新时代。
中外管理传媒社长兼总编 杨光
逆境转行,无惧风浪
从新东方到东方甄选,从默默无闻到一夜再成名,他完成了从教育产业到直播带货产业的华丽转行,得益于他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人,充分展现出他锐不可当的勇气和决心。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更是一位敢于接受现实、挑战困难的勇者。他深知“雄关漫道真如铁”,但始终相信只要迈出第一步,就能够从头越过所有的障碍。受“双减”政策影响,俞敏洪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饱含激情,迎难而上,不服输的他带领东方甄选寻找新的出路。他敏锐地意识到直播平台的巨大潜力,并带领一众教师走下三尺讲台,走上直播平台,这一堂课的主题是:逆境翻盘,完美逆袭。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喻国明
布局全球,勇于改革
——贾少谦
他,是土生土长的“海信人”,51岁时成为海信新一代掌门人,为这家营收超2000亿元的家电集团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他,温厚而谦和,为全球10万余名员工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机会的发展平台,带领海信集团连续三年获评“年度最佳雇主30强”。用行动向世界宣告——中国企业,是厚道的;中国人,是值得信任的;中国管理,是有效的!
他,具有全球视野,带领海信集团在全球建有34个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25所研发机构、66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并借助赞助体育赛事,喊出了那句“中国制造,一起努力”,让全世界亿万消费者看到中国制造的力量、中国工业的力量。
他,坚定而执着,带领海信集团从家电公司向高科技公司转型,并以技术创新助推第二增长曲线、管理升级驱动企业进化、内部改革激活组织效率,因为他始终牢记目标——“百年海信”。
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文化优秀成果评审专家,《企业家》杂志社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姚咏梅
贡献智慧,传播模式
作为金蝶国际创始人,徐少春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为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他深刻理解并洞察数字化时代的商业趋势,通过领导团队持续创新,成功将金蝶国际打造成数字化转型及解决方案领域的佼佼者。他对技术创新的坚定执着不仅为金蝶国际带来了卓越业绩,更在全球范围内为各类企业赋能,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在中国管理模式实践和研究方面,徐少春亦有突出贡献。他亲自领导团队走访调研数百家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实践洞察与案例,通过多本著作深入解析中国管理模式精髓,为企业提供宝贵的管理智慧。他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推动了中国管理思想创新,为企业家和管理者提供了独特的参考。
管理学者、知室联合创始人、上海创智组织研究院院长 陈春花
不断创业,再启征途
随着小米汽车在2023年年底最终发布,雷军不平凡的1000天展现在大众眼前。决定造车,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在中国制造的场景里,小米和雷军目光如炬、临危不乱,本着产业报国的情怀对汽车技术推陈出新,基于小米生态链多年积累的成果,带来惊艳的产品,打造人车家全生态体系,这为一个新汽车品牌“出海”制造了无限可能。
著名传记作家、海涛传记工作室创始人 范海涛
直面绝症,挑战命运
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华大基因副董事长 尹烨
来源 | 企业家杂志
转自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扩展阅读
Development Path of Steel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