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昆虫与观察昆虫|春天来了,哪些昆虫将与我们不期而遇?(下)

 


 

前文说到初春惊蛰节气后,各色小虫子就蠢蠢欲动了。

 

在经历了草长莺飞、桃红李白的春分,天朗气清、慎终追远的清明,雨生百谷、秧苗初插的谷雨后,时节已悄然来到雷雨增多、万物繁茂的立夏,此时小虫子才真正渐渐多了起来,从此时到仲夏、再到霜降都是你观察昆虫的好时候。

 

这里提个小问题:小虫子就是小昆虫吗?蚂蚁是昆虫吗?蜘蛛是昆虫吗?那么什么又是昆虫呢?如何识别昆虫呢?

 

荡去胸中尘浊,内营知识丘壑

 

 

宋代书法家董其昌先生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在这鲜花盛开的季节里,走进大自然,问道自然这本百科全书,寻觅你认识和不认识的那些小昆虫,了解它们的春夏秋冬,或能从小虫子那些超出你想象力应对大自然招法中学到仿生学的招数,成就你伟大的发明创新!正如观察记录昆虫生活十余年王明生先生有感到:

 

“莫道春日风林浅,尽是昆虫大观园。”

 

这正是“荡去胸中尘浊,内营知识丘壑”

 

先让我们细细观察一下各种小虫子,要仔细观察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呦。这是什么?是不是酷似身披绿色战袍的“外星人”?

 

图1 珀蝽

 

这又是什么?一串串大眼睛,名如其“人”,这是多眼蝶。

 

图2 多眼蝶

 

这又是啥?与多眼蝶好像不一样哟,像不像蛇的眼睛,挺吓“人”的吧。“蛇眼蝶”这对大眼睛就是要吓唬其天敌的伪装。
图3 “蛇眼蝶”
 
还有这个、这个与这个,……
图4 异色灰
 
 
图5 、图6 蜘蛛中的一种——蟹蛛
 

小虫子太多了,这里展示的只是虫子大观园里极少一部分。

 

看了这些,你梳理出什么规律了吗?没有看出什么?莫着急,我帮你梳理梳理,是不是可以捋出这些规律:其一,昆虫都有一对触须,有的犹如长长的天线;有的宛如美丽的发髻;有的如一对利剑,这既是触觉又是嗅觉器官;其二,昆虫都有两对翅膀,或薄如蝉翼,或蜕化为壳;其三,就是昆虫都有三对脚足。这“一二三”就是辨别一个小虫子到底是不是昆虫的“法宝”,只要你心揣这“一二三”绝招走天下,所有昆虫都逃不脱你一对“法眼”。当然,这是就一般昆虫而言,这是昆虫的基本特征哟。

 

按昆虫的特征分辨,小虫子可不一定都是昆虫哦,比如很像小昆虫的蜘蛛,就不属于昆虫,就是由于它们没有一对翅膀,哪怕是蜕化为壳的翅膀。而你会问,一般也没见蚂蚁有翅膀啊,那蚂蚁还是昆虫吗?仔细看看,蚂蚁一定是有一对触角的,还有三对足。至于翅膀,蚂蚁分有翅或无翅,一般蚂蚁有两对翅,如雄蚁,是有翅的,只是其寿命短,你少能见到;雌蚁有翅,只是其一旦成为蚁后,其翅膀就会脱落,因此你也少见蚁后有翅;而你经常可以看到的整天忙忙碌碌地寻找与搬运食物的蚂蚁都是工蚁。工蚁是不发育的雌性,由于发育不全,因此无翅。这样你知道了吧,蚂蚁是昆虫,但是白蚁不属于蚂蚁。

 

图7 你常见的蚂蚁——没有长出翅膀的工蚁
 

而那些整天围着臭鱼烂虾嗡嗡转个不停的绿头苍蝇与那些入夏后半夜围着你嗡嗡随时准备叮你一口的蚊子却是妥妥的昆虫。这样讲昆虫,是不是给你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其实你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昆虫的确分益虫与害虫。

 

常在花朵间飞来飞去的小蜜蜂,一边忙着采蜜,一边又顺道帮助植物授粉,还给你酿出甜甜的蜂蜜,勤劳能干,真是大自然与人类的好帮手,是大大的益虫;身披漂亮装甲外衣的瓢虫专吃各类危害菜苗、麦苗、棉苗的蚜虫,也是益虫。而绿头苍蝇不仅让你看着恶心,而且稍不留意,被其舔食了你的食物,会让你苦不堪言;蚊子,则更招人讨厌,不仅不让你好好睡觉,吸你血,还传播登革热、乙型脑炎等疾病。那个整天围着红围脖看着人畜无害的天牛,却也是典型的树木害虫。其实对你危害更大的是那些俗称为土蚂蚱的蝗虫,如果它们一旦煽动昆虫那对典型的翅膀,迁徙起来,铺天盖地,泛滥成灾,席卷一片片庄稼地,不论是小麦、水稻,还是各种蔬菜,都啃食一空,成灾成祸,农民大哥将颗粒无收,你或许就要饿肚子了。

 

下面让你认识一下这些总是聚众作恶的大害虫——东亚飞蝗。这厮看着不起眼,害处可不小!一旦让它们聚集迁飞起来,那将是遮天蔽日,所到之地庄稼将被洗劫一空,颗粒无收,蝗虫迁飞带给人类的灾害,与水灾、旱灾并列,被称为蝗灾

图8 聚众闹事的大害虫——东亚飞蝗

 

你最常见的洋辣子,俗称痒辣子,是刺蛾的幼虫,看着颜色艳丽,但浑身长满毒毛的刺突,一不小心你的皮肤接触到这些毒毛,就会引起红肿、疼痛,难受无比。洋辣子啃食果木(桃树、李树、杏树、李树、枣树、梨树、柿树等)、花木(月季、海棠、牡丹、芍药)、林木(杨树、柳树等)等树木的树叶,也是个大害虫。

 

图9 浑身长满毒毛刺突的各色洋辣子

 

了解昆虫,认识昆虫,是为了让我们保护大自然家园中的那些益虫,防范那些危害我们瓜果蔬菜、农作物的害虫。

初步认识了什么是昆虫,接下来让我们来再深度了解一下昆虫一生的“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中,昆虫的生命周期又是如何演化的呢?
昆虫的生长的生命周期中有一个不太好听的词,就是“变态”,这可不是性格或性情变态,而是昆虫生命发育成长过程中昆虫形态的变化,简称“变态”。
那什么是变态发育呢?变态发育就是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其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这个形态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昆虫纲的各种昆虫与两栖动物如青蛙等的发育方式属于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又分为完全变态(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蛾、蝶蝇的变态发育,是由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组成,其幼虫和成虫差别很明显,比如让人看着就起鸡皮疙瘩的毛毛虫(如洋辣子,见图9)就是各种蛾子的幼虫,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而有些昆虫的发育只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只是体型稍小,没有翅,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蝉、蟋蟀、蝼蛄、螳螂等。
简言之,完全变态的昆虫发育历程是“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发育历程是,“卵—若虫(稚虫)—成虫”。
若虫、稚虫?什么东西?就是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幼虫,如果幼虫生活在陆地,则称其为若虫,如蝗虫、蟋蟀、螳螂、蝉、蟑螂等的幼虫;如果幼虫生活在水中,则称为稚虫,如蜻蜓、蜉蝣等的幼虫

中华大刀螂的若虫,翅膀还没有生产出来,就可以捕食猎物了。

 

图10 中华大刀螂的若虫

图11 捕食一只飞蚁和一个小黄蜂的螳螂若虫

再让我们看看体态婀娜身姿优美蜉蝣,飞舞于朝夕之间,成就着“沧海一粟”的礼赞。

图12 不饮不食只为“永生”飞舞的蜉蝣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了解了昆虫的发育过程与各类幼虫,再来看看昆虫的成虫如何识别分辨

 

这就要从昆虫典型的翅膀说起。为什么?这是因为人们是以昆虫翅膀的构造与特性来划分不同昆虫的,比如有什么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直翅目、蜻蜓目、螳螂目等。鞘翅目,就是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故称“鞘翅”。常见的鞘翅目昆虫有金龟子、天牛、瓢虫、叶甲等,属完全变态。鳞翅目,因其翅膀和身体上备有大量鳞片和体毛而得名,常见的有各种蝶和蛾等,属完全变态。

 

图 13 留连戏蝶时时舞的蝴蝶

双翅目,因其成虫仅有一对膜质前翅,后翅已退化成“平衡棒”,由此得名“双翅”。常见的有各种蚊、蝇和牛虻等。

图14 双翅目的凹带食蚜蝇
图15 双翅目的黑带食蚜蝇与不叮咬人或畜的大蚊
膜翅目,其有两对膜质翅,前后翅靠翅钩连接。常见的有蚁类和蜂类。

图16 不好惹的蜇人大马蜂(膜翅目)

 

半翅目,有异翅亚目和同翅亚目之分。蝽象属于异翅亚目,其前翅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其前翅基部骨化加厚,已成“半鞘翅状”,因此而得名。如夏蝉、叶蝉、蜡蝉、角蝉等,属不完全变态。

直翅目,有蝗虫(俗称蚂蚱)、螽斯、蟋蟀、蝼蛄等,属不完全变态类群。

一脸呆萌的蝈蝈心说“你瞅啥,没见我这正午休呢吗?”蝈蝈还有一个好听的大名,叫优雅蝈螽

 

图17 直翅目螽斯科的蝈蝈
蜻蜓目,有蜻、蜓和蟌(豆娘)。注意呦:蜻是蜻,蜓是蜓,蜻蜓是蜻蜓
 
图18 蜻蜓目的七条尾蟌(豆娘)
螳螂目,如各种螳螂,也称刀螂。螳螂最显著特征是它两只前足自带折叠刀,是捕捉猎物一把好手。
看看这自带折叠刀的中华大刀螳(也称中华大螳螂)凶悍无比。

图19 虎视眈眈的大螳螂(螳螂目) :你敢过来?

 

当然还有昆虫纲中的原始种类,它们没有翅膀,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无翅亚纲。这类昆虫种类很少,平时能见到的可能就是生活在书箱或衣箱里的书虫(衣鱼)。

昆虫的世界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生活中,当各位小朋友、老朋友,还有不大不小的新朋友们在一片新绿中享受大自然的美妙时光时,或不经意间一只只灵活现小昆虫飞过你的眼前,不要轻易放过,追逐一下它的行踪,或仔细观察记录;或不妨找来一本书昆虫写真集长长见识,还能看到你之前没有见过清晰无比的小昆虫,小昆虫往复循环生命历程细节的高清彩色照片,一定能打开你的眼界、拓展你的视野。

后 记:

能写就这篇文章,非常感谢王明生先生,他作为一名首钢的钢铁工程师,退休后以工匠精神,花十多年工夫,在大自然中观察与拍摄“昆虫生命的春夏秋冬演绎历程”,然后从精心拍摄的几万幅图片中精挑细选出百十幅晰度极高的昆虫照片配上富有情感的语言,完成了大自然的视角《昆虫故事——北方常见昆虫的自然观察图集》,让你我的凡胎肉眼可以看到以往看不到昆虫世界的细节。如果外出踏青,按图索骥,不虚度每次接触大自然的旅行。

 

最后让我们看看王明生先生用辛勤与汗水为你我准备的几个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1:

你与大蚂蚱有过如此近距离打过照面吗?

 

 

 

与蝗虫正面打个招呼吧!这是个棉蝗,由于个头比较大,也称中华巨蝗。虽然没有三头六臂,可棉蝗有6条肌肉发达的胳膊腿,看看它抓植物是不是可稳了。

图20 威武强悍的中华巨蝗(棉蝗
 
看这只棉蝗,多么威武,这前足有力,中足粗壮,后足特别发达,一蹦三尺远;再看看这大嘴叉子,食量一定小不了,这要是啃食起庄家来,一定是把子“好手”,农民伯伯肯定要遭殃。还好,虽然都是蝗虫,但这个大眼睛、大个头身穿青绿外套的棉蝗,虽食量大,但它们天生喜欢散居,不是动不动就纠结在一起,群聚迁徙飞行成百上千公里,聚众闹事的那类蝗虫。中华巨蝗对庄家危害较小,却是螳螂、鸟类、蜥蜴、蛇、蜘蛛食物链的一环。
 

特写镜头2:

你见过现实中的螳螂扑蝉吗?

 

 

 

听说过‘螳螂扑蝉黄雀在后,或许还真没有见过吧?

图21 螳螂扑蝉你在后
 

 

特写镜头3:金蝉脱壳

 

 

 

现在孩子们或很少见到这个镜头了吧。其实你在夏天的雨后,走到大树下,扒开地上出现的一个个小洞洞;或在傍晚时分,到大树下,仔细观察1~2米高的树干上,都可以抓到蝉的若虫,俗称“知了猴”,放到家里的纱窗上,21:00-22:00或你可以亲眼观察到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不信你试试。

 

图22 金蝉脱壳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王明生先生所著——《昆虫故事——北方常见昆虫的自然观察图集》

 

 

 

供稿|市场部 张卫

 

 
 
 
 
 

 

创建时间:2023-05-28
浏览量:0
<返回
进入页    文化基石    认识昆虫与观察昆虫|春天来了,哪些昆虫将与我们不期而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