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新:加拿大碳市场对我国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的启示——桥梁纽带 主观能动 把碳约束对行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加拿大碳市场对我国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的启示
桥梁纽带+主观能动 把碳约束对行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苏步新
博士
正高级工程师
冶金工业出版社业务总监/信息咨询部主任
5月21日,世界银行在一份题为《碳定价现状与趋势2024》的报告中表示,各国2023年通过向排放二氧化碳的公司收费,也就是碳定价,筹集了1040亿美元的收入,高于2022年筹集的约950亿美元。报告称,目前全球有75种碳定价工具在运行,覆盖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4%左右。
然而,该报告也表示,目前全球只有不到1%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被直接碳价覆盖,并且价格水平达到或高于碳定价高级别委员会建议的范围。2017年,碳定价高级别委员会发布报告指出,到2030年,每吨碳价需要在50美元~100美元,才能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经通胀调整后,每吨碳价需达到63美元~127美元。
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发布的《全体碳排放交易:2024年进展报告》,加拿大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总当量为6.7亿吨,2020年碳税总收入为2.36亿加元(约合1.73亿美元)。2021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宣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为:到2030年比2005年排放水平低40%~45%;到2050年实现碳排放“净零”。加拿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基本情况如何?加拿大碳市场对本土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有何作用?本文将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对我国钢铁行业成功纳入碳市场提供参考。
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尚未建成
2008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等地出台《碳税法案》,开始征收碳税;2016年6月份,正式通过并出台了《温室气体污染定价法案》(GGPPA);2019年7月份,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碳税。加拿大碳税制度包括联邦和地方两个层面。其中,联邦碳税制度包括两部分:一是主要针对21种化石燃料的联邦燃料费;二是针对高排放行业,出台“基于产出的定价机制”(OBPS)。地方级碳税制度即各省区既可实施联邦碳税制度,又可实施本省区制订的达到联邦标准的碳污染定价机制,还可以混合实施联邦和地方制度。截至目前,加拿大尚未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加拿大本土成立的第一个碳市场是2012年成立的魁北克省碳市场,覆盖了工业和大多数高耗能行业,可覆盖区域碳排放占比达80%以上。其特点在于“价格走廊政策”的实施,执行最低和最高限价政策。此外,加拿大本土还有新斯科舍省碳市场和新布伦瑞克省碳市场,其他省区以实施符合联邦基准的“基于产出的定价机制”为主。加拿大各省区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各个碳交易区之间矛盾重重。因此,加拿大联邦政府计划到2026年审查所有省级政府的碳定价项目,以确保它们仍然满足当地联邦政府2027年—2030年的联邦基准要求。
碳定价压力大或将导致本土钢铁业投资减少
在加拿大,钢铁行业属于高排放行业,适用于“基于产出的定价机制”。“基于产出的定价机制”是指对某一特定生产活动的加权平均排放强度设定绩效(基于产出的)标准(即单位产出的温室气体排放),排放量低于限值的将获得“剩余额度”,并可储存以供未来一定期限内使用,也可用来交易;排放量超出标准的需付费,或购买“剩余额度”充抵。
加拿大钢铁生产商协会(CSPA)不仅认识到解决碳排放问题和向可持续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性,还认识到碳管理是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方面。加拿大钢铁生产商协会于2021年发布了《加拿大钢铁工业:可持续性选择》,提出的理想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并给出了5条通向目标的基石路径:一是建立独特的合作伙伴关系,二是开发和采用突破性清洁技术以生产创新产品,三是以最先进的制造技术推动卓越运营,四是支持有碳竞争优势的本土钢材参与公平竞争,五是确保在可持续发展、能源管理和环境最佳实践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
在联邦政府不断提高碳定价的背景下,加拿大本土钢铁企业选择投入更多资金使用电力,并让部分长流程冶炼工艺流程转为电炉短流程,如阿尔戈马钢铁公司退出原有高炉,新建2座250吨电炉,预期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0%;新建直接还原铁装置取代高炉,而不是翻新高炉;安赛乐米塔尔多法斯科工厂宣布建造1座年产能200万吨的直接还原铁厂。改善企业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状况,努力成为下游用钢客户的首选供应商,已成为加拿大钢铁企业需适应的新发展模式。
据加拿大钢铁生产商协会2021年11月份发布的《加拿大钢铁工业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技术和碳减排路线图》报告,以2018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基准进行计算,加拿大短流程炼钢的粗钢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仅为417千克/吨,仅次于法国,居全球第二位,其优势为可再生能源提供的低碳排放电力能源供应;长流程的粗钢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仅为1389千克/吨,居全球第一位,其优势为在冶炼过程中使用了大比例的天然气。降低“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和“范围2”(电力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碳排放强度,是加拿大粗钢碳排放强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优势所在。此外,加拿大对进口钢材的“范围3”(其他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强度合并计算,力求为客户提供“具有最低碳排放强度”特质的钢材。
碳定价可以作为投资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信号。然而,加拿大几乎没有能力将低碳技术研发成本转嫁给客户,也意味着其要承受更大的定价压力,可能会使得资本减少对加拿大钢铁的投资。
多方协作减小碳约束影响
加拿大碳市场运行已有12年之久,其钢铁行业在低碳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或许也是我国钢铁行业目前或者未来即将面对的。因此,建议我国从破解关键难题入手,充分发挥钢铁行业协会在低碳转型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激发企业低碳转型主观能动性,加强多方协作,把碳约束对行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一是在政策上加以引导与宣传贯彻,在经济上持续正向激励。将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现有长流程装备投产年限短,企业很难拿出大量的资金推进低碳技术的引进和低碳装备的改造。因此,可适当调整前几个履约周期的企业免费碳排放配额数量和比例,从政策端发力减小碳税给长流程企业带来的影响。在政策方面,建议制定碳税高比例返还企业政策,与企业碳配额一起形成碳资产,资助企业技术创新和低碳转型。同时,建议为钢铁企业提供绿色低息金融贷款,促使企业寻求更高效、更低排的生产工艺,减轻碳成本压力。
二是有序推动工艺流程改造,大幅提高低碳能源使用比例。碳税的引入,将推动长流程炼钢向电炉短流程炼钢转变,钢铁企业倾向于建设直接还原铁装置,配加电炉炼钢的生产工艺。建议鼓励将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低碳排放电力能源更大比例地流向电炉炼钢,从源头上增加低碳能源的使用占比。同时,建议钢铁企业跨行业、跨产业,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绿氢等绿色能源低成本制造、安全储运方式的研发与商业化应用,完成钢铁行业的能源变革。
三是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管理,推进碳市场间的互通互认。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布局有着“北重南轻、东多西少”的地域分布特点,如果仅把省级碳市场的钢铁企业划入碳市场,势必会导致钢铁行业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因此,钢铁行业需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进行管理,通过缴纳碳税的方式,实现跨省碳市场的互认互通,同步推进国际间的认证工作。
四是加速推进国际钢铁产能合作,努力提升环保与社会效益。欧盟施行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给国内钢铁企业带来挑战。碳税的引入,或将使国内钢铁企业丧失部分成本竞争优势,出口导向型企业恐将失去部分国际市场份额。然而,这也将有力推动资本加速向没有涉及碳税的地区流动,进而有望加速国际钢铁产能合作。建议与钢铁碳排放强度低的国家加强的交流合作。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将在有效削减钢铁企业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也有助于企业改善ESG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本文刊于《中国冶金报》
2024年5月31日 081期 (总7976期)